中国电的历史和发展

2024-05-04 02:41

1. 中国电的历史和发展

电力发展概述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一)、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中国电力系统是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⑴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机组发电到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国共有461个发电厂,发电装机总容量为630MW,年发电量为17亿kW·h,初步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配电系统。  ⑵1937~1949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江苏、浙江等沿海城市的发电厂被毁坏或拆迁到后方;西南地区的电力工业出于战争的需要,有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以东北为基地,为战争生产和提拱军需物资,从而使东北电力系统也有一定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848.6,年发电量约43亿kW·h,居世界第25位。当时中国已形成的电力系统:①东北中部电力系统,以丰满水电厂为中心,采用154kV输电线路,连接沈阳、抚顺、长春、吉林和哈尔滨等地区;②东北南部电力系统,以水丰水电厂为中心,采用220kV和154kV输电线路,边疆大连、鞍山、丹东、营口等供电区;③东北东部电力系统,以镜泊湖水电厂作为中心,采用了110kV输电线路,连续鸡西、牡丹江、延边等供电区;④冀北电力系统,以77kV输电线路连接北京、天津、唐山等供电区和发电厂。包括如下几个电力系统。中国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工作始于

中国电的历史和发展

2. 电力工业的历史

1875年,巴黎北火车站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电厂,为附近照明供电。1879年,美国旧金山实验电厂开始发电,是世界上最早出售电力的电厂。8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批水电站。1913年,全世界的年发电量达 500亿千瓦时,电力工业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进入人类的生产活动领域。20世纪30、40年代,美国成为电力工业的先进国家,拥有20万千瓦的机组31台,容量为30万千瓦的中型火电厂9座。同一时期,水电机组达5~10万千瓦。1934年,美国开工兴建的大古力水电站,计划容量是 888万千瓦,1941年发电,到1980年装机容量达649万千瓦 ,至80年代中期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1950年,全世界发电量增至9589亿千瓦时 ,是1913年的19倍。50 、60、70年代,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9.4%、8.0%、5.3% 。1950~1980年,发电量增长7.9倍,平均年增长率7.6%,约相当于每10年翻一番。1986年,全世界水电发电量占 20.3% ,火电占63.7%,核电占15.6%;美国水电占11.4%,火电占72.1%, 核电占16.0%;前苏联水电占 13.5%,火电占76.4%,核电占10.1%;日本水电占12.9%,火电占61.8%,核电占25.1%;中国水电占21.0%,火电占79.0%。世界上核电比重最大的是法国,1989年占总发电量的74.6%。20世纪70年代,电力工业进入以大机组、大电厂、超高压以至特高压输电,形成以联合系统为特点的新时期。1973年,瑞士BBC公司制造的130万千瓦双轴发电机组在美国肯勃兰电厂投入运行。苏联于1981年制造并投运世界上容量最大的120万千瓦单轴汽轮发电机组。到1977年,美国已有120座装机容量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火电厂。1985年,苏联有百万千瓦以上火电厂59座。1983年,日本有百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32座,其中鹿儿岛电厂总容量440万千瓦 ,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油电厂。世界上设计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是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设计容量1260万千瓦,近期装机容量达490万千瓦,采用70万千瓦机组,与运行中的世界最大水电站美国大古力水电站的世界最大水轮机组70万千瓦容量相等。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是日本福岛核电站,容量是909.6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几百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大型火电厂和核电站的建成,促进了超高、特高压输电、直流输电和联合电力系统的发展。1935年,美国首次将输电电压等级从110~220千伏提高到287千伏,出现了超高压输电线路。1952年,瑞典建成二分裂导线的38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1959年,苏联建成500千伏,长850千米的三分裂导线输电线路。1965~1969年,加拿大、苏联和美国先后建成735 、750和765千伏线路。1985年,苏联首次建成1150 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输电距离890千米。现在 ,美国正研究1100千伏和1500千伏特高压输电,意大利研究1000千伏输电,日本建设250千米长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高压直流输电(HVDC),瑞典、美国、苏联分别采用±100、±450 、±750千伏电压,后者输电距离2414千米,输电600万千瓦。到1985年,全世界已有18个国家、32个直流输电线路投运,总输送容量2000万千瓦。输电距离1080千米的±500千伏中国葛洲坝—上海输电线路已于1989 年8月投入运行。特高压输电和直流输电不仅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送电能,而且在工业大国的联合电力系统中或全国统一电力系统中,起着主联络干线的重要作用。1882年,英国商人在上海设立了电光公司,中国电力就此开始起步。以后外国资本相继在天津、武汉、广州等地开办了一些电力工业企业。为配合新工业地区的建设,中国资本1905年才开始投资于电力工业,以后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增长速度缓慢。中国发电量最高年份的1941年只有59.6亿度,到1949年全国发电设备容量为185万千瓦,发电量只有43.1亿度。安装了一些自动安全监测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单机容量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已开始运行;在电站大机组上,国家对电力工业进行了大量投资,单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上的火力发电机组已达3094万千瓦,电力工业得到很大发展。到1984年底,全国发电量3770亿度,为1949年的87倍;全国发电设备容量7995万千瓦,为1949年的43.2倍。

3. 中国电力报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力报社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在京直属正局级新闻单位,是电力行业重要的部门,负责全行业的舆论导向。《中国电力报》是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管、中国电力报社主办的行业报。从创办至今的25年中,中国电力报社在电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中国电力报社按照国家电监会党组的要求,肩负历史使命,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产业发展方向,坚持服务于电力行业改革与发展大局,坚持服务于电力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坚持服务于广大电力职工,努力创造新气象,打开新局面。《中国电力报》是1981年在当时任电力部部长的李鹏同志亲自倡导下于1982年1月1日正式创办的,并一直受到李鹏同志的关怀。李鹏同志说《中国电力报》他经常看。电力部领导对《中国电力报》十分重视,史大桢同志在1986年就向报社提出了创办一流行业报刊的要求。1993年又作出批示,希望制定出长期的规划、安排和确定随着时代发展的目标,多出高水平的文章,多从下面的反映中看到报刊所起的引导和鼓动作用,不断向一流目标踏踏实实地前进。1993年7月,史大桢部长又亲自到报社与编辑进行座谈。随后分管报社工作的赵希正副部长到报社检查指导工作,他要求报社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把报纸办成既有权威性,又有群众性,旗帜鲜明的报纸。《中国电力报》坚持“权威、全面、诠释”的办报方针,通过对行业新闻的权威发布和全面报道、对经济走势的准确解读和专业诠释,不断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增强报纸的生命力,从而在服务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电力企业经营发展和服务广大读者的需求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绩。10多年来,中国电力报社经过艰苦创业正在走向成熟。报刊正确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电力工业部的工作部署;及时传播了电力经济技术信息,广泛交流了电力工业改革、发展及管理方面的经验,在电力工业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报刊的发行量也年年稳中有升,已名列首都产业报刊前茅。近几年,中国电力报社针对电力工业的实际和产业报的特点,提出了“以正面报道为主,以深度报道取胜,以抓问题见长”业务指导思路,把着力点放在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上。同时注重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读者,增大了报刊的信息量,增强了权威性、指导性、可读性,在向创办一流行业报刊的方向上扎实地迈进。1993年,《中国电力报》在改为每周出四期后,组织和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宣传和鼓舞了广大电力职工,特别是打好了几个深度报道战役,形成了宣传的声势。如《集资办电呼唤股份制》的超前报道,反映山东电力基本建设经验的《成功之路》,反映文明施工的《今日东北虎》和电力改革与发展典型的《腾飞吧,什邡》等,宣传了典型,推广了经验,振奋了精神,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特别是参加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报道的《老字号缘何不如新字号》,反映了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被多家报纸刊登,促进了改革的深化。这些重点报道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肯定和赞扬。全年有20篇新闻作品和其它作品分别在中国产业报协会、中国电力报刊协会、全国报纸副刊协会评选中获奖。报社2个单位和3名个人受到电力部、中电联、水电工会的表彰。《中国电力报》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新闻被中央各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转载和转播,扩大了电力工业的社会宣传,树立了电力行业的整体形象,受到各界的关注和欢迎。1993年6月25日,电力工业部副部长赵希正代表部党组,在中国电力报社宣布报社领导班子的任命决定:沈凤仪任中国电力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敬元、王渭林、赵文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93年,中国电力报社在册人数89人,其中编辑岗位46人,占总人数的51.6%,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66人,占总人数的74%,党员39人,占总人数的44%,全社平均年龄35.4岁。中国电力报社设一室七部,即:办公室、新闻部、理论部、农电部、专刊专题部、记者部、经理部、中国电业编辑部。报社除编辑出版发行《中国电力报》外,还编辑出版发行《中国电业》杂志和供各级领导参阅的《内部参考》以及《电力快讯》等。《中国电力报》1982年创刊时为四开四版小报,每周出一期;1983年改为每周出二期;1984年改为每周出三期。1986年根据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党组的决定,报纸改为对开四版大报,并改名为《中国水利电力报》。1989年恢复《中国电力报》报名,并由每周出二期改为每周出三期;1993年改为每周出四期。《中国电业》前身为《人民电业》,创刊于1950年,1958年与《中国水利》、《水利电力工人报》合并为《水利与电力》,1966年停刊。1983年《人民电业》复刊,1987年更名为《中国电业》。中国电力报社在全国共建有40个记者站,有记者62名。2007年1月1日,是《中国电力报》创刊25周年纪念日。25年来,《中国电力报》见证了中国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的辉煌成就,见证了中国电力企业成长与壮大的创业历程。25年来,《中国电力报》与全国电力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为电力行业提供强大的舆论宣传的同时,也得到了全国各级电力企业的大力支持。

中国电力报的发展历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的历史沿革

1955年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成立。1958年2月11日,水利部与电力工业部合并,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1979年2月23日,水利电力部分设为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1982年3月8日,《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决议》再次将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合并,第二次设立水利电力部。1988年,撤销水利电力部,成立能源部和水利部。1993年3月,八届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消能源部,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 1997年1月16日,国家电力公司正式成立。根据《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电力公司的通知》确定的原则,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将电力工业部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划归国家电力公司管理。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销电力工业部,电力工业的政府管理职能并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电力公司作为国务院出资的企业单独运营,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实现政企分开的历史性转折。2002年12月29日,中国电力新组建(改组)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等11家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2003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成立,行使电力市场监管职能。以此为标志,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目标初步实现。

5. 电的发展历史

 
  1660年,德国科学家奥拓·冯·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制造第一台静电发电机,被喻为现代电力之父。
  1831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划时代的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电磁学得到了飞速发展。
  1832年,法国仪器制造家皮克西(Hippolyte Pixli)发明最早的交流电发电机1835年,美国科学家约瑟夫·亨利(Joseph Henry)长距离送电。
  1841年,英国物理学家詹姆士·普利士卡特·焦耳确定了能量可由电流、热能及化学变化转化成另一形式以保存。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发电机。
  19世纪末,托马斯爱迪生成功地采用了直流输电的方式点亮了电灯泡,但因为能量损失巨大,所以直流输电的效率非常低。
  后来尼古拉特斯发明了交流输电,从而取代了直流输电。
  
   扩展资料: 
  电的发现和广泛使用是地二次科技革命的结果,同时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资本,它的发现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电,例如:用电饭锅做饭、电壶烧水、调解室温用的空调、电车等。
  总之,所有的用电器都要用到电。
  自从人们发现了电,人们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因为它效率高使用方便,后来,人们发明了电视机、手机、电子计算机,使信息准确快节的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类的力量长上了翅膀,使人类的信息触角不断延伸。

电的发展历史

6. 电的发展历史


7. 中国电力新闻网的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新闻网的前身——中国电力报网络版,早在2000年的4月22日就已开通。在网络版运行期间,中国电力报社在科学分析中国电力工业及网络媒体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果断决策:提升网络版,建立新闻网站。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中国电力新闻网站于2001年1月17日正式成立。中国电力新闻网的顺利开通标志着中国电力报社在新世纪迈出了“二次创业”的第一步。中国电力新闻网站的建立是中国电力报社多年来重视计算机应用的必然结果。早在1991年,中国电力报就引入计算机激光照排技术,后在采编业务管理中使用计算机;1996年底,中国电力报在众多行业报中又率先建立了新闻采编网络,实现了无纸化编辑;在1997年,中国电力报社建立了中国电力新闻信息网,在网上建立了数据库并开展查询业务,同时与各网省电力公司记者站及报社实现电力新闻信息全国联网。中国电力报社的采编自动化水平不仅走在了全国各产业报的前列,而且跨入了全国新闻单位的先进行列。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提高为中国电力报网络版的推出及中国电力新闻网站的开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电力新闻网的发展历史

8. 供电局的历史沿革

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之前,由国家电力工业部直供直管的供电企业,都称之为供电局。省级电力工业局在作为地方行政机构,既有行政职能又负责生产销售,所以省电力工业局是政企合一的机构,在电力体制改革前,各省电力工业局和省电力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省级以下的供电企业无行政管理职能,只负责生产销售。1988年后,部分地级市供电局更名为电业局,县级供电企业都叫供电局。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撤销了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被划分为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省级电力工业局被撤销,行政职能划入省级经贸委,省级电力公司作为企业不再具有行政职能。地级市电业局、县级供电局更名为供电公司。但由于中国国情和老百姓的接受度,更名并不彻底,很多地方仍然使用电业局和供电局的称谓,在部分老百姓心目中,并不把供电局当做企业看待,而依然当做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2005年6月起,南方电网公司号称为了公关需要和老百姓的习惯,将各地供电分公司更名为供电局。